五大专题论坛精彩纷呈 智能网联汽车驶入“高速路”
2018年10月22日 来源:时代播报
10月18日,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大会为期四天,得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行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吸引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知名学者和优秀企业代表参加讨论,共话智能网联汽车前进方向。
大会19日共有五场精彩纷呈的专题分论坛进行,政府相关领导、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学者和来自汽车、电子、互联网、交通等领域的70位嘉宾,为现场近2000名专业观众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从新标准、新生态、新治理、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六新”方面共商智能网联汽车的前进之路。
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与政策标准体系
在主持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凯的介绍下,本次专题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开始分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
他说到,作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的召集单位,几年来工信部联合多个部门、组织多个省市,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行业建立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法规,积极开展测试示范,推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合作共赢是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一方面,需要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共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与全球各国在政策措施、技术创新、标准法规、测试示范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Francois Guichard,他曾多次来到中国探讨国际标准协同和制定。他同样表示了联合国对标准协同的重视,他重点介绍了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最新进展,目前已和多个国家密切合作。
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Francois Guichard
随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针对车联网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深入剖析道,车联网由于是发展中产业,行业内外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已完成总体要求、电子产品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及信息通信的相关标准制定的基础工作,同时也应加紧标识解析标准、传感器标准、平台标准和车载网络安全标准等的研发。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
此外,还有来自国内外行业协会、知名研究机构的六位嘉宾带来有关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配套服务和研发标准制定的进展分享,让在场听众洞察全球态势,为国际共享协同注入推动力,让智能网联汽车人车更加协同,车路更加协同,最终安全上路。
智能网联汽车的系统创新与领先应用
在主持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的引领下,本次专题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开始分享。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
李克强认为,由于移动互联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智能汽车发展过程同样是基于移动互联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下的产业生态。他认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五大基础平台:包括智能网联车载基础平台、智能网联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以及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等。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大国,在全球商用车占比也居首位。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彭能岭带来了商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思考,他在题为“智能网联客车整体解决方案与智能化水平测试评价体系构建”的演讲中讲到,宇通客车可以带来包括智能调度、智能机务、智能人机交互、自动充电、智能交通设施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面对智能化水平测试体系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开发周期内完成对产品的全面测试以及产学研的主体如何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场景数据库对于自动驾驶产业的意义重大。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彭能岭
结合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全球发展趋势和产业版图,北汽集团研究总院副院长、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孔凡忠结合自身专业经历和从业经验谈到,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有高性能的传感器、中央计算平台,还有执行器以及EE架构都将发生根本变化。未来,对5G通信和高精准定位,云平台和路侧终端等基础设施的诉求也在增加,所以很多新型服务,比如智慧交通、共享出行、大数据挖掘及应用大量涌现,产业链的动态重构已经来临。
北汽集团研究总院副院长/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孔凡忠
随后,还有来自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投资机构、软硬件研发企业等九位嘉宾带来主题演讲。智能网联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使得整个汽车产业格局重构,技术融合加速创新,新商业模式也不断出现。
未来出行与城市智慧交通
本次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指出,随着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智能化和网联化已经成为必然。加速构建车路人协同的智慧交通体系,引领汽车工业的核心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
据乔跃山介绍,从2015年起,工信部结合不同地域的产业技术,打造了七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交通示范区,希望通过政策、标准、技术、资金等手段引导,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探索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路径。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专务高级经理张春林在随后的演讲中,介绍了关于示范区的相关情况: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是国家“5+2”布点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之一,由一汽启明有限公司承建。7月17日,该示范区正式运营。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专务高级经理张春林
此外,作为智慧出行代表企业之一,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也分享了他对于城市智慧交通的看法。他认为,未来的自动驾驶需要两个方面的智能,一是单车自主的智能,二是车路协同的智能。“无论是自动驾驶的研发还是车路协同都需要有多个企业、多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我们也开放了汽车产业、通信产业,还有系统集成产业,未来希望各个高校和政府可以一块来做城市智慧交通下一步的开放。”
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
论坛上,还有来自测试区、高校、研究机构、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咨询机构等领域的八位嘉宾带来分享。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沿
产业振兴,技术先行。在主持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张进华的引领下,本次专题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开始分享。
王刚就车路协调的进展与大家进行交流,他认为,协同智能不论是在在感知、决策,还是在控制上都是对单车智能的全面升级。他详细介绍了阿里巴巴的车路协同方案及自动驾驶领域产品级智能感知基站的发展情况。据介绍,该感知基站能够将复杂的道路情况提前发送给自动驾驶汽车系统,以便成功避让障碍物,提高安全性。此外,阿里巴巴最近还重点关注了物流车领域,研发了智慧物流概念车。
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项党结合自身专业经历和从业经验谈到,跨界融合汽车、交通、通讯等行业技术,构建服务于“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及用户出行移动服务”需求生态是大势所趋。随后他分享了上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以及实践。
众所周知,信息通信是新的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带来了关于通信技术助力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演讲,她认为通信技术是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剂,C-V2X技术支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应用服务升级,助力实现自动驾驶早日实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而最后一位带来演讲的是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大林,他带来了关于“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探索”的思考。据介绍,目前赛目科技已基本解决前端车身动力学模型与高清地图建模,与上级软件融合问题,实时的仿真系统已经调通,而日前协助阿里巴巴拿到杭州首张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牌照的第三方测试“幕后英雄”正是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的跨界融合
在主持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周卫东的引领下,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官员Aliza Totayo进行了开场致辞,本次专题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国家信息中心新能源市场研究总监殷丹开始分享。
殷丹表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新四化”不是孤立而是融合发展的,是技术推动下的社会变革在汽车上的投影。
国家信息中心新能源市场研究总监殷丹
走出去、请进来是接轨新能源汽车领域先进理念和经验最为直接的途径,是形成互通互联、合作共赢最有效的方式。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工业、劳动和经济副总裁Kristin Dziczek分享了对美国在电动汽车的政策、市场分析及预测。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工业、劳动和经济副总裁Kristin Dziczek
世界汽车工业有百年历史,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比如能源危机、空气污染和交通危机等问题,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连庆锋结合自身专业经历和从业经验,以“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为题,分享了北汽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与思考。国民接受新能源汽车是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北汽新能源正以电动化为突破口,打造全新的发展道路,让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连庆锋
随后,还有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架构总监易晓峰等十一位嘉宾带来主题演讲。
今天,五场专题论坛为行业内外带来了独属智能网联汽车的一场行业盛宴,从行业标准、技术突破、场景拓展、应用落地、趋势研判、跨界融合和国际共享等深度挖掘智能网联汽车的潜力和前景,让我们看到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普及还需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支撑,产、学、研、用、商协同交流,最终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支点开启汽车新时代。
(编辑:黎娟)